英语系召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

发布者:外国语学院发布时间:2025-03-24浏览次数:11
初审:武帅 复审:鲍海春 终审:王晶

2025 3 19 日,我院英语系在至善楼 G305 教室顺利召开了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此次会议由英语系主任孙小娜主持,共有37 位教师参加。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晶、副院长李仁顺以及英语专业负责人梁端俊出席了会议。会议聚焦本阶段教学任务的部署,旨在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会议议程紧凑,内容丰富,成效显著。

会议伊始,孙小娜主任对本学期六项教学工作要点进行了详细部署:教学文件自查、AI赋能项目申报、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教学设计大赛、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以及图书馆利用事宜。她强调,教师们需高度重视教学文件自查工作,确保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及教案的科学性和充实性,从源头保障教学质量。在 AI 赋能项目申报方面,孙主任积极动员专业教师踊跃参与,申报产教融合、实践课程等校级教改项目,借助 AI 技术推动教学创新。针对毕业论文指导,她提出要严格规范流程,尤其要认真对待预答辩环节,确保毕业论文质量。同时,鼓励教师集体磨课,打造精品教学设计,积极参加教学设计大赛,以赛促教。此外,孙主任要求教师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到就业重要性并提供有效指导,还倡议师生积极借阅图书馆书籍,培养阅读和学习习惯,拓宽知识视野。

英语系主任孙小娜主持会议

随后,英语专业负责人梁端俊教授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引导专业教师围绕四个方面展开深刻的教学反思。他指出,教学定位必须清晰明确,避免教学同质化。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泛读”能力和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写作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而不仅仅是关注语言表达。梁教授强调,教学方法应多元化,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他还提出,评价体系亟待完善,评价考核内容应超越单纯的记忆层面,逐步走向归纳、推理和质疑等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考查。此外,梁教授倡导组建学科团队,充分发挥教学共同体的优势,共建教学资源库,完善互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提升教学整体效能。

在分享环节,梁教授以《西方文明史》课程第一单元为例,阐述了他以“问题导向”为核心的教学设计理念。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基础—进阶—脑洞”三阶提问模型,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点逐步迈向深入思考,有效提升了课堂互动性,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热情,并强化了思维训练。这种以思维能力提升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实践范例。

英语专业负责人梁端俊谈教学优化

在会议的最后阶段,王晶院长进行了总结发言。她对系主任和专业负责人的优秀行政和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充分肯定了他们在推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同时,王院长也指出了部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过度重视应试技能教授,而忽视了知识底蕴的培养。针对这些问题,她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要求相关课程进行整改,并进一步完善课程团队建设,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院长王晶总结发言

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英语系新学期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任务。通过深入的交流与研讨,教师们对教学改革与创新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专业素养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会议中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强化了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