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承办“大湾区长三角AI赋能外语创新研讨会”

发布者:admin发布时间:2025-02-25浏览次数:23
初审:武帅 复审:鲍海春 终审:王晶

202526日至10日,“大湾区长三角AI赋能外语创新研讨会”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广东省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澳门大学人文学院、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珠海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和北京燕兴教育协办。研讨会分别在澳门大学和珠海科技学院举行,旨在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在外语教育创新领域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搭建外语教学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作为重要承办方之一,我校为会议的顺利举办提供了全方位支持。

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在会议开幕式上,我校副校长孙巧耘教授发表致辞。她指出,学校近年来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外语教学方面,始终致力于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她还强调本次研讨会为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高校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不仅有助于深化区域间外语教学领域的协同合作,更为外语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方向。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李霄翔会长在致辞中强调了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意义。他指出,通过组织教师研讨会、教学观摩等多样化的活动,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与深度交流,为外语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宝贵的借鉴与启发。

我校孙巧耘副校长致辞

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李霄翔会长致辞

研讨会期间,多位专家学者围绕AI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展开深入讨论。澳门科技大学张洪明教授分析了AI在翻译和诗歌创作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指出AI缺乏创新、审美、社交和共情等能力;澳门城市大学黄国文教授阐述了AI时代研究范式从假设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强调AI技术为科研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建达教授强调了AI时代外语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呼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探讨了AI技术对大学英语教材数智化转型的推动作用,提出通过 AI 驱动的内容生成和个性化推荐,教材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校外国语学院院长王晶教授以毕业论文为导向的项目制课程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剖析了AI赋能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具体路径;苏州大学孟祥春教授对大会进行了精彩的总结,祝贺研讨会取得丰硕成果,同时也指出AI技术为外语教学带来新机遇,教师应提升数字素养,与AI技术相辅相成,推动外语教育创新发展。

澳门城市大学黄国文教授发言

澳门科技大学张洪明教授发言

澳门大学李德凤教授发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建达教授发言

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发言

苏州大学孟祥春教授发言

我校外国语学院王晶教授进行主旨发言

主旨发言结束后,研讨会特别举办了大湾区长三角外语创新圆桌论坛。来自大湾区和长三角地区的专家学者聚焦外语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与参会嘉宾展开热烈互动。他们就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为外语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大湾区长三角外语创新圆桌论坛

会务人员合影


大湾区长三角AI赋能外语创新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政策的积极响应,更是对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的具体落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区域间教育合作成为推动教育创新与发展的关键力量。大湾区与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强大的教育创新能力,通过跨区域的联合教研活动,两地高校能够共享教学资源、交流教学经验、探索教学创新,为外语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为会议承办方,我校不仅为会议提供了优质服务和场地支持,还积极组织校内教师参与交流,认真学习前沿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教师们进一步将AI技术融入教学实践、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新路径提供了有力支持。研讨会还推动了我校与大湾区、长三角地区高校的交流,使我校在外语教育领域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提升,为未来拓展合作创造了更多可能性。展望未来,我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境内外高校的合作交流,积极探索AI赋能教育的创新路径,推动数字化时代的外语教学改革,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外语人才